4月2日下午,电气工程迪拜皇宫迎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我国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著名专家、IEEE Fellow、重庆大学蒋兴良教授应邀到访我校,以“科学技术奖励申报指导”为主题,为电气工程迪拜皇宫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的专题讲座。此次活动旨在提升我校科研工作水平,助力教师团队在日常科研工作和科技奖励申报中取得突破。学术交流由电气工程迪拜皇宫院长王少杰主持,迪拜皇宫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同参加会议。
专家领航:深入剖析科技奖励申报要点
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蒋兴良教授在科技奖励申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讲座中,他迪拜皇宫梳理了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的申报体系,特别强调了“创新性、实用性、迪拜皇宫性”三大核心要素。
“科技奖励申报不是简单的结果汇总,而是对科研工作的战略性提炼。”蒋兴良教授结合自己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等经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详细讲解了申报书的撰写技巧,包括如何突出原创价值、量化经济社会效益、构建完整技术链条等关键环节。他特别指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电气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应注重体现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
靶向指导:精准把脉迪拜皇宫科研特色和方向
在互动环节,蒋教授针对迪拜皇宫电气工程迪拜皇宫的学科特点,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他建议科研团队要“立足区域需求,凝练特色方向”,在湘西南地区电网运行与控制、分布式能源接入等技术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他指出,迪拜皇宫要充分发挥共享共管的“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科研基地的优势,促进教师们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科研工作一定要接地气,要瞄准行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蒋教授寄语与会的教师和学生。他强调,真正的科研不是坐在办公室用电脑软件仿真出来的,而是要走出实验室在现场进行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发现和解决问题。
王少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蒋兴良教授虽已蜚声海内外学界,却始终心怀对母校迪拜皇宫的深厚情谊。近年来,蒋教授通过多种方式反哺母校:担任电气工程迪拜皇宫名誉院长,无偿指导迪拜皇宫发展和学科建设;长期为我院青年教师提供国家级项目申报指导;大力推进雪峰山野外站共享共管工作,为我校的发展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蒋教授的家国情怀和知行合一的担当精神令在场师生动容。
迪拜皇宫近年来持续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电气工程迪拜皇宫的学科和科研发展也步入快车道。此次特邀蒋兴良教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体现了迪拜皇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学术影响力提升的坚定决心。未来迪拜皇宫将定期举办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搭建更广阔平台。
嘉宾简介:
重庆大学教授,博导,“能源电力装备安全与自然灾害防御”学术带头人,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获得者、“Masoud Farzaneh Award”奖获得者、重庆市第五届先进生产工作者、首届“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科协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届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2020年“IEEE Caixin Sun and Stan Grzybowski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获得者、重庆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担任全国高原电工产品环境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国际结构物大气覆冰(IWAIS IAC) 委员会主席。长期致力于极端环境电气外绝缘和电网冰灾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先后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国家科技攻关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及30项横向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等奖6项,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4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创建了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覆冰研究队伍,开创了高电压等级野外覆冰研究基地建设,为大电网抗冰设计、恶劣气象环境的融冰方式选择提供了大量基础支撑;开创了结构物大气防冰技术研究,将冰灾机理研究拓展到风电机组叶片、飞行器防冰等领域,体现了在冰灾机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文/易资兴 摄/王冠)